周芷萱的前異女觀察日記 》為什麼是前異女?關於身份認同的多元可能

2021/02/17

不知不覺這個前異女的觀察日記就跨過了2020,來到2021。作為2021年的第一篇專欄文章,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是「前異女」吧。
前異女三個字,相較於女同志或雙性戀,其實比較接近我目前的認同,這個認同包括兩個部分:對內和對外的。

以異性戀身份生活了二十幾年,成長過程從未因性傾向而感到自我懷疑,甚至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如此舒適且享盡異性戀特權的人生,實在沒有想要因為交了女友而開始搶佔同性戀的位置,畢竟生命經驗不同、為此曾經付出的代價也不同。

對於跟女生建立任何一種形式的親密關係這件事,我徹底還是個新手、還在觀察學習,這種陌生感也讓我暫時還沒有辦法覺得自己是女同志。過去的人生練功幾乎都練在男人身上,如今等於是自廢武功、從頭練起,跟女生約炮還曾經大失敗被已讀不回,朋友嘲笑我只會約男人(哭)。然而這些畢竟都是成年已久之後的事,那些最迷惘的歲月早已離我而去,縱使出櫃時家人一樣不見得能夠全然理解,但至少很難再遇到像青少年同志那樣不安的處境。


▲圖片來源/攝影師:RODNAE Productions,連結:Pexels

女同志社群和文化更是全然的新世界。我追蹤一個又一個的女同志社團、粉絲頁,跟朋友跑遍台北的女同志酒吧和夜店,試著追上我過去錯過的一切,活像是一個2021年才發現暗黑破壞神有多好玩的人。

再者,身份認同是一種自主的選擇,分類應該是後於任何群體的存在。先有群體、才有分類,同志、雙性戀、酷兒等身份認同的分類用意,在於幫助人們找到同類、認識自己,而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被塞進某個設定好的分類,也因此,自創分類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都是存在的。


▲圖片來源/攝影師:cottonbro,連結:Pexels

和其他人談到「前異女」這樣的認同的時候,有些人會說「啊那不就是雙」。我也曾經想過自己對雙性戀這個身份是否有認同,但答案就是沒有。
「前異女」對我而言,「異女」是一種對過去身份的肯定,「前」這個字則表達離開了過去的身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曾經是異性戀女性、曾經以為自己只會受男人吸引的這個生命經驗,對我來說是重要的、無法抹滅的,也是一部分我之所以為今天的我的累積。這個階段雖存在,如今卻已經過去。如果雙性戀的意思是同時可以受兩種性別吸引,對今天的我而言並非如此,所以對於現在這個狀態的我來說,被隨意的塞進雙性戀的身份,也並不是一件太舒服的事情。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要表達一件事,我相信身份認同從來都可以自行創造、自我歸類,沒有人需要跳進別人劃好的定義裡,甚至有時候也不需要定義、不必跟誰解釋。支持多元性別理念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就是你自己,不必硬要走進哪一個分類裡。

周芷萱
作者
作者

前任異性戀、女性主義者,網路倡議性別議題寫作者。文字看起來很難相處,不過演講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哇你本人很好相處欸」(笑)。不過始終相信女人應該要「可以」難相處,所以持續寫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