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菲—《拉拉手 在一起》為跨世代女同志留下影像,為平權發聲

2019/11/20
王嘉菲—《拉拉手 在一起》為跨世代女同志留下影像,為平權發聲
王嘉菲—《拉拉手 在一起》為跨世代女同志留下影像,為平權發聲
王嘉菲—《拉拉手 在一起》為跨世代女同志留下影像,為平權發聲
王嘉菲—《拉拉手 在一起》為跨世代女同志留下影像,為平權發聲
王嘉菲—《拉拉手 在一起》為跨世代女同志留下影像,為平權發聲

拍攝報導獲得金鼎獎、接觸商業攝影、前往倫敦進修、長住北京拍電影,她是王嘉菲,從事攝影工作多年,在人生走到最巔峰最忙碌的時候,決定停下腳步出一本同志影像書,邀集不同年齡層的女同志伴侶談自己的故事,年代橫跨超過半世紀,記錄了台灣的女同志是如何活過整個世代。 

出櫃只為用力出聲
採訪剛巧是蘇迪勒颱風掃境的隔天。我們在店門口相遇,她請我等一下便轉身回去拍巷口凌亂倒塌的大樹,對環境的關心幾乎是出於一種直覺式反應。也許是身為攝影師的天性,也許是同志身分,王嘉菲從小就特別關注弱勢族群,過去在《經典》雜誌拍攝報導時走過很多國家,看過很多心酸故事,太多缺手傷腳的人坐在路邊,她基本上不拍這種,喜歡拍人,但拒絕獵奇心態。嘉菲形容那段時間的掙扎痛苦,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但每次置身其中看見他們的生活狀態,拍攝結束,然後離開 ;感同身受卻不能真的改變什麼,無力感隨著我去的地方、拍的照片,一直堆積到無法承受。」 讓她決心離開報導攝影是在讀完蘇珊桑塔格《旁觀他人之痛苦》,一本討論攝影倫理的文集,攝影究竟是「觀看」還是「袖手旁觀」,逼著她面對無法忽視的道德難題,必須重拾初心。

為了提升、精進對影像的敏銳度與社會責任,她毅然踏入完全不同的商業攝影領域,接著跨足動態攝影,拍MV、拍電影。籌備《拉拉手 在一起》女同志影像故事,也是出自她替婚姻平權發聲的使命感,影像是最直接的,又是她擅長與世界對話的方式。當時她與朋友聊拍攝過程聽到的同志故事,當天晚上朋友回家向父母出櫃,說的時候嘉菲突然哽咽,她意識到自己跨出一步的舉動,原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如此巨大,一個人的生命抉擇又會連帶牽動身邊的許多人,這份厚重情感,不是「出櫃」兩個字就能概括,遭受誤解時提醒自己,這本書是為其他不能說不敢做,還困在櫃子裡的同志朋友。

完成這本書還是需要勇氣,不只為朋友,《拉拉手 在一起》也是王嘉菲的正式出櫃。「即使從事的行業開放,但因過去曾感受過歧視,我刻意不去談自己的情感,同事也很有默契地一起迴避,除了幾個親密朋友,我沒有出櫃過,也想知道自己會被多少朋友 unfriend 臉書! 」 坦然面對自己的性向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是每個同志都有的經驗,我們幾乎同時笑出來。 

拿下面具的人生,美麗綻放
有人說這個開放的年代,隨便個廣告看板掉下來都會砸到一個DJ,或是一個同志。約兩百多頁的書,乍看是個輕鬆的活,王嘉菲在一開始邀訪就遇到難以突破的困境,難的是要找到各年代的同志情侶,年紀設定從20歲橫跨到70歲,且限定得兩人一起受訪,為的是希望能記錄下女同志的時代性,每個人都不是孤島。「我記得十多年第一屆同志遊行,我被找去拍照,當時幾乎每個參與遊行的同志都戴著面具,不敢摘下;比起來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國中就大方出櫃,這都是一種世代的跨越,我很想透過不同年代女同志的親身經歷,片面串起台灣的女同志史。」年紀愈大其實愈難找到拍攝對象,大部份 6、70 歲的同志都不願意受訪,為了兒女或兄弟姊妹的面子拒絕出櫃,半輩子都處在一種不說破的狀態,性向已經不是她們需要去抗爭的事。找到很多人最後僅有一組答應, 「一個七十幾歲的T,因為她女兒也是T,女兒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說服母親,同意採訪時我真的很感動。」

王嘉菲謙虛地說:「作品不是最重要的,人才是。必須尊重鏡頭前的對象,拿攝影機不只在決定攝影的方式,也在定義自己的品格。」談到拍攝對象時,眼裡有種充滿正義感的柔情,那是身為女性,還有身為同志的特殊氣質,《拉拉手 在一起》是寫台灣女同志如何展開成為一朵燦爛的花,王嘉菲用她的方式改變世界,這一熬,一盼,終於用時間換到了對等的美麗。對王嘉菲如此,對女同志們更是。

 

■文/蕭霈雯 ‧攝影/王嘉菲
本文轉載自LEZS19〈王嘉菲 「拉拉手 在一起」女同志影像故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