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餘生給遲緩兒新生」 全台首位單身男收養嬰兒

2019/09/03

▲台灣現行法令規定單身可收養小孩,法蘭克是全台首位收養小孩的單身男性。圖為同志家庭日前抗議同性結合專法畫面,非當事人。記者何定照/攝影

男同志法蘭克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多年,近50歲時感到人生步入下半場,亟思如何讓接下來的時光更有意義,決定收養無人照顧的幼兒。經提出聲請、審查三年後,去年他終獲法院判決收養關係成立,成為全台首位單身收養的爸爸。

台灣現行法令規定單身可收養小孩,過去提出單身收養的都是女性,也有女同志伴侶以其中一人的單身身分提出收養。法蘭克說,他從事社會服務向來不把人標籤化,也不想被標籤是同志,認為收養資格關鍵是究竟適不適合,希望外界不要用「同志爸爸」身分看他,「我是單親爸爸,只是也是同志」。

法蘭克工作上服務許多青少年,也教過書,一直覺得人生意義最大是助人。快50歲時,他思及人生下半場一般都在照顧健康、存退休金等,某個程度好像在等死,覺得應更追求意義。然而當志工等對他都太簡單,偶然間他聽到兒童福利聯盟宣導收養孩子,且可單身收養,原本就喜歡小孩的他就此動念。

規畫、準備幾年,法蘭克付諸行動,選擇收養的標準是「這孩子如果生命沒有我,是否完全拉不住?我的介入能否幫助他?」一位因父母狀況複雜而略顯先天遲緩、一直無人認養的七個月嬰兒,與他結了緣。法蘭克說,他曾問兒盟,如果他沒收養,這嬰兒會如何?對方說一是送到育幼院等機構,二是送到國外,不過國外收出養可能有文化認同等問題。

孩子滿一歲時,法蘭克申請留職停薪,接他住到家。他認為孩子遲緩問題主要是環境刺激不夠,除了帶他去做早療,也不停跟他說話,建立起對方安全感,孩子真的大大進步,現在已無人看得出他曾發展遲緩。

「如果用我後半生剩下來的生命,能幫助無助新生命的未來,生命的意義就很不一樣。」法蘭克說,他在工作實務上發現,高風險、高關懷學生都是因家庭失去功能,造成青少年時被不同吸引力拉走,服務者往往只能善後。早期他覺得問題可透過學校教育改善,後來覺得還是要靠家庭,他想收養孩子,也是要避免孩子無家的風險。

現在法蘭克只希望,將孩子培育到將來能獨立、成年時有工作能力,他的人生也因透過收養變得有意義。「當自己慢慢衰老,因為照顧別的孩子,生命因此不同」;法蘭克住安養院的母親,也因多了個孫子,祖孫相見時總一起踢球、畫畫,變得更有活力。

 

■撰文 ╱何定照(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