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翁語彤募資籌拍《宵禁》,透視戒嚴時期父權階級下的同性情感

2019/08/17
導演翁語彤募資籌拍《宵禁》,透視戒嚴時期父權階級下的同性情感
導演翁語彤募資籌拍《宵禁》,透視戒嚴時期父權階級下的同性情感
導演翁語彤募資籌拍《宵禁》,透視戒嚴時期父權階級下的同性情感

長期關注性別、權力、歷史的導演翁語彤,是少數以台灣近代史為基底,卻專注於特有體制內的潛在語言,從中找出情慾流動軌跡的女性作者。前作《双生花》,描述日治大家族的父權統治下,少女藉由認知殘酷的童年創傷,蜿蜒步出性別與身分認同的道路,曾被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與聞天祥稱讚,具有獨特陰性質感。

如今睽違七年,翁語彤提出新作《宵禁》,獲得文化部電影短片輔導金,並完成了前端素材攝製,目前正募資投入後期製作。

相較於《双生花》,《宵禁》仍保有神祕曖昧的視聽氛圍,卻跳脫出女性主體的框架,集結了她對父輩與男性情感的觀察,重新在骨肉裡長出另一個「他」,來演繹上一代男性集體的性別、權力與歷史。

影片背景設定在戒嚴晚期美麗島事件發生前後,故事以真實人物:一位曾任職於警務單位的男性與遭受侵害的中年同志為藍本,描述在即將迎來1980年的冬夜,無家可歸的少年小志跟蹤與女友吵架負氣的青年阿政,兩人在廢棄小屋不經意的相遇互助,讓阿政升起保護慾,小志也下意識認定了這個可靠的人。在小志被看似便衣警察的男子驅車帶走後,阿政雖也害怕,仍決定回頭幫助小志。被男子侵害未遂的小志很難立刻相信他人,唯獨阿政的再次出現能釋放小志感到卑賤的情緒。

本片描述信任感的成立、摧毀與重建,空氣中滿是階級之間的身分欺壓,不能浮上水面的是禁語的自由表達,也是一則同性政治寓言,面對父權社會階層與真情實感的拉扯下,提出了質問:信任的傷痕能彼此消解與治癒嗎?社會底下的個人情感,乃至人性裡的變因,讓每一刻的選擇都在翻轉歷史的宿命。

 

■編輯/Demian‧圖片提供/LA VIE CIN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