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Gay愈美麗-Grace Jones
2019/08/21要怎麼說Grace Jones呢?有人說她是娛樂產業的「中性始祖」,也有人說她是「同志經典人物中的經典」,80年代她更被男性雜誌評選為「美國男人最懼怕的女人」冠軍。出身自南美牙買加的天主教家庭、年輕時在歐洲自主奔放的模特兒展台上成名,帶著同志運動最重要的Disco曲風回到美國市場,最重要的則是她深受同志弟弟(充滿女性特質的男同志)影響,Grace Jones在同志運動尚未被啓蒙、在黑人社群仍封閉排外時,她的中性、黑人、同志與特立(邊緣),幾乎成了這四十年來同志社群最美麗的女神(沒有之一),她強悍有時甚至帶著攻擊企圖的形象,聲援了女性化的男孩(像是她弟弟),也讓對女權還沒概念的人們有了最好的啓蒙榜樣,但無論再多的形容,都不如她在70年代紐約同志舞池唱著〈I Need a Man〉時,那雌雄同體,比gay還更gay的宣誓。
在80年代同志運動從underground舞廳間萌發,不論是同志icon級的DJ Larry Levan在紐約主理的Paradise Garage夜店,或是Studio 54燈紅酒綠的男男女女,Grace Jones成了最常登台的歌手之一,她主打的除了歌曲中流動的欲望,更唱著關於自由與做自己的主張,經典名曲〈Slave to the Rhythm〉的音樂MV,她試圖打破關於種族、性別與性取向的框架,唯一服膺的就是音樂與節奏!但也許正是這種前衛,Grace Jones始終不是主流市場裡歌頌的魅力女性。
2016年五月Grace Jones在德國科隆的Electronic Beats Festival上登台慶祝68歲生日,在她的世界始終沒有關於真正的「男性」與真正的「女性」,性別透過她的詮釋,展現出超越時空的神祕與多元,「There is a gene, I am sure, in your DNA that traps you inside a certain gender.(我確定,在你的DNA裡隱藏著某種基因,那會讓你深陷在某種性別中,無法自拔。)」她在2015年的生涯回憶錄中這樣解釋關於她一直以來被視為過分濃烈的「男性特徵」,她與充滿女性特質的同志弟弟間幾乎互補的性別特色,也直接影響她透過音樂展演關於「無性別」或是「雌雄同體」的意向。
在Helmut Newton、Guy Bourdin與Hans Feurer的鏡頭下,Grace Jones總以破格的堅韌,甚至帶著當時非常少見的衝突形象出現在媒體上,80年代參與的幾部電影,從1984年與Arnold Schwarzenegger相抗衡的女英雄角色,到龐德電影《A View to a Kill 》中獨樹一格,彷彿具有大銀幕上少見的超能力/man龐德女郎、再到1986年大學cult電影《Vamp》殘殺男學生的「Queen Katrina」女吸血鬼,Grace在大銀幕上的形象,幾乎就是同志心中的那個特異、強勢,甚至帶著危險魅力的具體象徵,有時更是一種與女體不相容的「man味」。回顧這位68歲高齡的「阿嬤級同志代表」,她一樣在演唱會上用解放乳房的行動,提倡女性自主,她笑看那些年輕後輩不僅「勇氣不足,學她只學到皮毛」,解放乳頭對她來講,始終不是口號而是她的人生哲學!
如今每當跨性別的表演者登台,Grace Jones早在四十年前的形象,都會不著痕跡的流露再現,年輕樂迷以為那是來自Lady Gaga或是Miley Cyrus的靈感,但當Grace Jones的名曲〈Pull Up to the Bumper〉與雌雄難辨的經典專輯封面《Nighclubbing》再度展現,她都始終gay得百分百,gay得無懈可擊!As Gay As She Can!
■文/咪咪大師‧圖片來源/Tod's《So Far So Goude》
*本文收錄於LEZS22〈愈Gay愈美麗 - Grace J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