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鳥的呼喚-同志文學作家李琴峰專訪

2018/10/31

去年5月,日本《群像》雜誌第60屆「群像新人文學獎」揭曉,有兩部作品獲得優秀作品獎,其中之一是來自台灣,李琴峰的〈獨舞〉。她以非母語的日文創作的首部作品就奪下大獎,今年三月,日本講談社為其發行單行本。

日本有五大文學雜誌,《群像》是其中之一,與其他四大家支撐起文壇的一片天地,村上春樹當年即是從《群像》新人獎出道。身為一個15歲才開始學五十音,19歲才過日檢一級,台大畢業後才赴日就讀研究所的創作者而言,李琴峰說,她在27歲才首次以日文書寫小說,竟然能從兩千多名日本人的作品中脫穎而出,連她自己都深感不可思議。不過笑納這樣的禮物並不是件擾人的事,頂著群像新人文學獎,李琴峰以日本文學作家的身分,在文壇嶄露頭角。

▲李琴峰

日常通勤靈感湧現
好消息是,《獨舞》中文版明年在台出版,李琴峰將親自翻譯成中文。書中描述台灣彰化出生的女同志趙紀惠,為了逃離過去記憶中不可磨滅的災難,改了名字,前往無人認識自己過去的東京,重新生活,但仍屢次發現這樣的逃跑終將失敗,因而充滿自殺念頭。李琴峰說,在台灣時便有持續以中文寫小說的習慣,大學時突然寫不太出來,出現了一段空白。赴日後,2016年開始上班,她與一般日本上班族並無不同,每天通勤上班下班,過著和當地社會一樣的規律步伐。「有天在電車上,人很多很擁擠,瞬間不知道為何,『死亡』這個日文詞語從心頭浮現。沒有任何脈絡,不知何故,就這樣出現了,我唸了好幾次。」李琴峰唸著日文的發音,解釋這個詞語的語尾在日語中有濕濕黏黏的感覺,許多表達濕黏感的擬態語都會用到這個音節。「而死亡,的確和濕黏,類似沼澤和湖泊這種感覺類似。」她說。

繼續想下去,《獨舞》的第一段,於焉完成。

致敬台灣同志文學療癒自身的最後階段
整部小說前後大約花五個月時間完成,首次以日文書寫創作,設定的人物與情節,很大一部分取材於自己的經驗。小說中數度提起邱妙津與其友人作家賴香吟的作品,而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是台灣同志文學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李琴峰很喜歡邱妙津的筆觸與故事的世界,更在2015年讀了邱妙津的摯友,賴香吟的《其後》一書,對她有深遠的影響。她說「在讀《其後》前,我不知道她(邱妙津)在死前最後一刻,仍跟在東京的朋友(賴香吟)通電話。另一方面,朋友(賴)企圖想要救回她(邱)卻失敗,這種感覺該有多麼絕望,後來也成為我的創作靈感。賴香吟這本書,與其是為了寫邱妙津,其實也是她療傷的過程,也給我了一些啟發,療傷也變成我書中重要的意象。」

《獨舞》的故事涉及性侵受害者、精神創傷,與同志議題,同時也擁有作者李琴峰強烈個人色彩,《其後》之於賴香吟是娓娓道來與亡友對話的「其後與倖存之書」,在中斷了十多年的文學創作之後,《其後》象徵著她終於走出好友自死的痛苦。《獨舞》呢?李琴峰思忖著舉例,在賴香吟書中有段話:「書寫不能治療,那是本身快要好才能書寫,那是痊癒之前的一個大口呼吸」。她說「對我而言,傷口就在那邊不會消失,但我終於可以把它寫出來了,就像是要經歷最後的階段那般。有時夜深人靜,會想起一些事情,會覺得很不公平,也會痛苦悲傷。但我內心與外在的平衡,調適得還算可以。」

圖片/林天寶

台日兩地的同志情境
書中的主角是在日本上班、生活的台灣女同志,現實中,台日兩地的同志遊行,李琴峰皆大量參與,就她的觀察,台灣同志遊行的社會運動色彩強烈,東京的彩虹驕傲則商業氣息濃厚,不少知名品牌、企業在現場設有攤位,作為行銷「我們支持同志」的品牌形象。她說「LGBT是在前幾年,日本知名的商業雜誌刊出有關的文章後,可視度才漸漸提高。在那之後同志族群普遍被認為有助於經濟提升,整體社會在表面上看來接受度很高。」

然而,更深入的分析,日本對於同志的保障幾乎等同於零。日本憲法裡規定婚姻須由「兩性」構成,直觀而言,法律對同性伴侶並沒有保障。李琴峰說「的確有漸漸變友善,但是就真的友善了嗎?比較像是從零分變十分、二十分的感覺。」對於上綱到法律層次的保障規範,她坦言並不樂觀。不免令人想到台灣現況,尤美女委員的「最後一哩路」言猶在耳,卻始終是走三步退兩步,年底還有反同婚公投必須面對。在歡樂氣息、同志好棒的大遊行背後,兩地都呈現表象底下的空洞,那些必須保障國家每個人民的平等權利,而框架出的法條細則,都同樣被漠視。台日兩地關係非常友好,兩地政府也相同很有默契地,僅是對主流社會與價值友好。 

 

■文/Moffy Chen‧圖片提供/李琴峰

本文轉載自於LEZS31〈刺鳥的呼喚-同志文學作家李琴峰專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