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可以做自己—楊丞琳
2016/10/03封面開拍前,她豪氣地甩開機車外套,躍上重機,「我的我的裸背,獻給所有女同志!」
Facebook上的楊丞琳寫著今年生日已經32歲了,其實眼前的她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說她22歲我也會信。但一聊下去,也知道這不是20幾歲的天真偶像會講的內容。當人生一有了回顧過去的反省,發現自己也到了該要轉變的時刻,故事才會開始精采起來。
她就像是90年代大家對演藝人員的想像:什麼都要會。而她也確實是個全才,什麼都會。還記得她在《我猜》中和Makiyo、吳宗憲的一搭一唱,還有《愛情白皮書》中喊著掛居、掛居的稚嫩。仔細想想,這樣的能力也太厲害了,清純無垢的純愛劇女主角,和插科打諢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就是同一人,沒有分身,之後還是憑著《曖昧》唱遍大街小巷大紅的,令人不禁遠目也只有當年香港四大天王有這樣能耐,不斷轉換角色,每個角色都很成功。而她也確實是90年代就出道了,看著唱片公司給的提醒更正信:「…楊丞琳…出道17年…」,17年,有人已然從顛峰選擇歸隱淡然,她從國民偶像變成全能天后,戲劇、歌唱、主持,樣樣通、樣樣精采,難怪採訪過程常常講著講著,她會有一種綜藝梗的口氣上身,想來是場面見多了,演藝成績很出色,自然不必端著一個偶像的架子,可以更放鬆的做自己,我這個採訪者也有種近距離看脫口秀的即視感。
從楊阿ㄍ一ㄥ到楊不ㄍ一ㄥ
讓我們來看一看這鐵打的女子是怎麼養成的。
和每個在娛樂圈的人一樣,一開始,被看見、做出成績,是楊丞琳最重要的目標,就算女子團體4 in love時期沒有很紅,但她說,累並沒有少過。「拍廣告到凌晨三四點回家,卸妝完大概五點,再坐車到另個拍戲現場,趁中間車程睡覺,接著拍到第二天下午。或是不停的飛來飛去,抵達定點後立刻再開始工作。」反覆著循環類似的工作模式,大概超過十年,或許也是她個性使然,喜歡攬著很多事情做,享受被工作綑綁的存在感,「當時覺得就是應該要這樣,不應該有任何的反應。」她說。
提到發行新專輯的行程表,這位鐵人皺了眉、「唉鵝」嘟嚷著接著說:「如果是以前,我看到是會感到興奮,看到還空一格的話會喊著怎麼還不填上去;現在是覺得「呃!怎麼這麼滿?!」以前真的太忙太變態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怎麼做到的?
旅途中趕腳的時候,周圍的景色再怎麼美都與我無關,心裡只盤算著怎麼快一點到達那個地方。等到了那個地方,要再回想當時的一切,通常是模糊一片,糊里糊塗的,就這麼走到這兒了。
每天把自己逼上絕路,終究也讓她的演藝成績斐然,娛樂版面總是鋪滿她的消息,沒發片的時候就是戲劇,電視劇播完了緊接著又有專輯,關於新造型、感情世界、廣告代言…,可是說,她全身上下是滿滿的話題和商機。
意志力和企圖心驅使她不斷往前衝,曾經也認為藝人的生活就該是這麼回事,但無聲的身體卻是最誠實的,頻繁的過勞讓身心開始舉黃牌,兩年前她開始無故發燒,常常發炎,經歷了一整年幾乎都在吃抗生素的生活。終於,被同事稱為楊阿ㄍㄧㄥ,開始慢慢放過自己了,「人有時真的要停下來,會獲得更多。」,才30初頭歲的偶像已經滄海桑田的娓娓道來,「過去十幾年我是很怕沒事做、樂於忙碌的人,很想把自己填很滿,不可以有任何空白;後來身體出狀況,我才開始去思考要有多一點自己時間,漸漸放慢腳步。以前放假我會不知道要做什麼,現在是很堅持休假的那一天我就是要好好休息,對我來說,轉變真的很大。」
過去的控制狂開始正視情緒
「想必算是個控制狂吧?」這麼問的時候,楊丞琳還沒說什麼,倒是周圍的同事和經紀人先笑了出來,接下來你一言我一語「羅列」丞琳的控制範圍是什麼;安排事情的順序、流程,或是出門就把行程排滿、把該做的事情一次完成,還有催促朋友快解決盤中的食物,只為了自己心中吶喊要趕快清理掉碗盤…等所有細節。化妝室裡面的人笑倒一片。果然可愛的外表下其實有女王性格的那一面啊!
她說「不敢說很全然,但真的放過自己很多了,以前要看到我哭是不可能的,現在會蠻容易觸動到很多感覺,長大比較多愁善感,感覺會很多。我連在外面看電影都要調節自己呼吸不要哭。以前我會逃避這種事情,不要看自己的情緒面,不管是尷尬或其他感覺,我會躲開或是不管它,覺得眼淚是很不必要的東西,很討厭用哭解決問題,以前真的很倔強。」她提到今天同事來探班,覺得很不捨,因為同事即將要離職了,這麼說的時候,立馬紅了眼眶,現在她已不再用理性的枷鎖牢牢地掐著脖子不放,情感的釋放讓她得到更多自由。
和歌迷一起回顧過去、聚焦現在的《年輪說》
這樣的轉變也可以從她的新專輯聽到,早期還是團體時她坦言沒有那麼愛音樂,只是想表演、被注意和有發片的機會,到如今,已經是第十張專輯,越做越久,越覺得可以用音樂表達自己。透過一張一張專輯的檢討和表演,她注入更多自己的想法,想讓歌迷們更無距離的感受到她的改變與成長,「《年輪說》希望大家聽的舒服,以前會唱高難度的歌,這張把音域往下調,在沒有壓力之中去享受這張專輯的音樂,這種作法會比較走向更內心。這是第十張了,要回顧過去還要看現在,音樂的挑選上,要很貼和現在的心境,歌詞我也很挑剔,不知道有沒有得罪什麼作詞大師們,有些改詞來來回回大概有四五次那麼多。」
反覆的琢磨和修改詞句,比任何人都挑剔,她在意的是,盡可能讓歌詞跳脫個人主觀意識的框架,她解釋的更清楚說:「我希望每個人聽到會覺得是自己的故事,而不要置身事外的感覺,每個聽歌的人都可以反應到自己心境,你可以說從當中去找到自己的解答、出口或詮釋。甚至有些歌我有要求把你、我、他都拿掉,這次我真的給不同的大師不同的課題,以前才不行這麼挑剔!」從上張專輯,她已經提出很多自己想法,到這張《年輪說》,還真的是從頭到腳都是自己的堅持,與唱片和製作公司開了多次會議,要怎麼把自己的想法放進主流音樂、又能兼顧市場口味,即使會議後常常面對的是更多衍生處來的細節與待解決的問題,要完整呈現象徵性強大的第十張專輯,她還是和團隊們一起挺過去。
看到很愛的劇本還是魚與熊掌都要兼顧
讓楊丞琳驚呼著「一看到這劇本就排除萬難把唱片都推持」的,原來是王小棣老師和金鐘編劇徐譽庭的《荼蘼》,她難掩興奮的說「錄音錄到一半就真的碰到這個劇本,公司很好很通融,我們就延後發片到九月底,就不計酬勞,我目標是要演到這角色,從26歲演到34歲,劇本很有魔幻寫實的感覺。」這是一部關於一個平凡的女生,在某個年紀經歷愛情或事業的選擇,而這兩種選擇她都會演出,等於是演兩個角色,但其實是同一個人。揣摩同一個人碰到不同事件,做的不同決定,怎麼影響了個性,進而開展到轉變整個人生。確實是聽起來很有挑戰性、吸引演員的腳本,藉由戲劇,她認識了很多人普遍會有的煩惱,感情與工作的選擇,也更深的思索另個問題,「為什麼都是女生在選擇?」,演出過多次女同志的角色,擁護她的粉絲也多數是女生,親切可愛又不失大剌剌的個性,是很多女生投射「希望想成為這樣的人」的對象,反問她,若碰到同樣的選擇,會怎麼做?她直覺的回答:「當然要兩者都做啊!」看來,對演藝工作的熱情,就算感情有了著落,還是不會沖昏頭的毅然隱身去,帶著堅定的理智繼續上路,幾乎可以篤定的說,在可預期的未來,媒體的頭版人物,楊丞琳不太可能會缺席。
■文/ Moffy Chen‧攝影/ Cliff Chen
本文轉載自LEZS23〈終於,可以做自己—楊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