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英雄
2018/10/04我常想,旅行也是否也有「心理上」的年齡侷限?
有關「旅行」,不管是壯遊、圓夢、尋我、流浪,大概脫離不了某個年齡光譜的專利。打從張愛玲時代就說出名要趁早,旅行更是要透早,最好搶在庸碌凡人前啟動冒險總開關。不然,人都到中年了,除非你是比爾布萊森、保羅索魯或是詹宏志這樣的大師,誰會想聽叔嬸訴說旅途見聞呢?
年輕時,旅行的自己像張白紙,途中的遭遇,不管三七二十一畫在紙上都是藝術;但隨著年齡漸長,很難避免地自動築起了牆,旅途中邂逅的友情就像凌晨五點某個山頭的日出一樣,再也沒那麼容易打動我,異國所見所聞,興奮觸發度也不如以往,每每看到大學剛畢業便直奔五花八門曼谷準備東南亞大縱走的歐美年輕男女,或是在歐洲街頭堅毅尋找下一個沙發衝浪主的亞洲背包客,他們浪雙頰緋紅、腳步輕盈,總免不了覺得自己眼尾生灰、老態龍鍾,即使金字塔崩於前也不動如山。
在一邊嫌棄自己的同時,我總會一邊想起在非洲莫三比克,那位身穿比基尼、坐在沙灘上抽著蒸氣菸的美麗義大利老太太;在印度普胥卡,和一伙浪人們跑去喝大麻優格的英國阿公;還有,剛剛在法國小鎮自我了斷的安東尼波登。我總是想,到他們這地步,身上揹著難以言述的人生故事去旅行,究竟是怎樣的心情?他們要怎麼隱藏自己的千帆過境,或憤世嫉俗?
波登從來就沒打算掩飾自己的憤世嫉俗。算一算,他四十四歲那年才因出版第一本書《廚房機密檔案》(Kitchen Confidential)爆紅,接著開始成為家喻戶曉的旅遊節目主持人,加上早年荒唐史,他早就不是白紙,而是一塊眼花撩亂刺青布了。他有著與生俱來的才氣與尖銳爆衝,可是觀眾就愛那調調。是啊,我們誰都覺得自己是波登摯交好友,說愛他如脫韁野馬的粗野莽撞,愛他充滿暗黑的人生故事。
可是某種程度,正因為我們到不了他的戰鬥等級,便把他推上戰地前線,任他在前面搖旗衝鋒、大肆衝撞,而我只是懦弱地躲在壕溝裡叫好。喔,你太棒了,你代替我們看到各種古怪危險的景色,說出了我們心中那些隱而不宣的批判,你替我們擋掉了那些原本可能打在身上的子彈。
骨子裡我寧願相信波登始終有顆年輕而無畏的心,那滿頭白髮只是歲月無心的把戲;可我又隱隱覺得可以理解,那帶著疲累而世故的眼光去旅行,為滿足觀眾期望而展演高密度的憤世嫉俗,都是很自我掏空的事。不過,說穿了,我不是他的誰,自然無法分析他的心理狀態(我想他應該會對任何企圖分析他的人翻個大白眼吧)。我只能和眾多粉絲一樣,從自己選擇的視角出發,挖一塊波登的人生拼圖回來,然笨拙地試圖填滿自己。
看著《廚房機密檔案》書封那個年輕慧黠,人生旅程正要起飛的波登,願他在另一個世界(如果真有的話)能始終如一的自在,那裡沒有年齡、也沒有戰場,只有一路順風。
■文‧攝影/ 李郁淳
作者簡介
李郁淳
十歲開始寫文,二十歲開始旅行,三十歲開始跑步。著有《想入非非:一個人的東非130天大縱走》一書,曾任《哈潑Bazaar》、《美麗家人》、《Bella儂儂》等女性時尚雜誌採訪編輯,堅持自己旅行,足跡遍及各大洲共五十國,最常和在地人把酒言歡,也不排除偶爾被惹毛暴走。擅長插科打諢,跑步玩狗,天生有著老靈魂,多數時候卻不想長大。
FB:漂鳥旅行誌
本文轉載自LEZS30〈再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