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2019/03/17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跳吧!讓女性擁有自己的部落

 

當100個女性一同起舞,她們舞動的既是自己,也是屬於女人的獨特!

 

上個週末接連兩天,在香港最新藝文景點,由百年古蹟中區警署建築群改建的「大館」廣場,有一項特別的表演。100位不同年齡、身型、身分、背景的香港女性,經過兩星期每天三小時的排練,在此成就了一場屬於香港女性的慶典。

 

她們穿著代表自己的衣服,做屬於自己的一組動作,即使要模仿另一位女性,也可以自由加入自己的解讀和想像。因此一個動作可以有一百種呈現方式,同一支舞蹈可以有一百種風格和故事。

 

這個參與式舞蹈作品《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中文譯名:《萬物起舞》)由來自英國的編舞家Sasha Milavic Davies及作曲家Lucy Railton創作,於2018年在倫敦由200名當地女性首演,今年獲香港藝術節邀請首度將作品帶到海外。此作品旨在呈現各城市的女性日常動作,透過觀察、尊重、展現這些動作,向女性致敬。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的動作,來自對日常生活中其他女性的觀察。

 

女人看見女人,讓她的動作成為你的動作

在排練開始的第一個晚上,Sasha交給每位表演者一項任務,就是翌日在香港的任何地方觀察其他女性的動作,選出最多八個串連在一起。

 

有參加者問:「為何要觀察其他女性,而非直接使用自己日常的動作呢?」Sasha回答:「不用擔心,你們會選擇看見自己想看見的。而且當你們觀察別人後,模仿做出的動作其實已經過自己的過濾,成為屬於你的動作。」經過在倫敦的經驗,Sasha發現參加者偏向選擇和自己生活相關的動作,而且和她們的個性息息相關,較極端者選的動作也比較極端,內向的人則偏向選擇較細微的小動作。

 

Sasha和Lucy將倫敦和香港女性的動作用影像記錄下來,成為活生生的女性動作數據庫。Sasha觀察到,倫敦參加者的動作多為化妝、吃東西、接吻,而在香港則明顯有很多上班、工作、跑步、購物等繁忙生活中的動作,這些差別都自然流露了不同城市女性的生活型態。

▲ 編舞者Sasha要求表演者觀察其他女人的動作,化為自己的動作。

 

為那些不在現場的女人而舞

在演出前,Sasha要求表演者想像把自己的演出獻給另一位女性,為那些不能和她們一起跳的人跳,像是忙於工作無法抽身、要照顧家人的、生病的,已離開了的人……

 

回想之前在倫敦的演出,Sasha收到一位表演者的電郵,才得知原來收集八個動作的那天,對方母親在醫院離世。當天在醫院所見,變成屬於她的一組動作,承載著沉重的回憶。透過排練過程中的反覆練習,並讓其他參加者模仿及傳遞,她慢慢懂得消化內心的悲傷。最終她的動作不再是全然的痛苦,而是全心全意獻給母親的一份禮物,讓母親知道她會活得很好。

 

而當表演搬移至香港,演出的背景音樂仍由Lucy Railton創作編製,更加入了屬於香港的聲音,例如一位參加者口述街上撿紙皮(拾荒)老婆婆的動作,讓這個演出包含更多香港女性的故事。

   ▲Sasha認為,讓女性擁一個可以互相連結的社群很重要。

 

女性需要感覺她們彼此連繫

「《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的底蘊是一種政治行為,用純粹的呈現,讓觀眾看見現今女性的生活狀態,之後延伸出什麼樣的思考則由觀眾決定。」Sasha在就讀巴黎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之前,於大學主修政治及哲學,因此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對她個人來說,有更深長的意義。

 

「現今很多女性對女性主義感興趣,想知道什麼是女性主義,其實女性主義核心的重點在於女性需要感覺她們彼此是連繫的。無論在倫敦或香港,當一群女性走在一起,那股連繫自然會產生。這告訴我,讓女性擁有一個部落,一個她們可以互相連結的社群,是很重要的。」

 

演出後一位表演者說出她對《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的感受:「很享受和不同年齡的女性一同演出,在我們圍起來跳Circle Dance時,總被那股凝聚力觸動。而且過程中我可以做回自己,因為每個動作都屬於我的生活。」

▲演出後,表演者和觀眾互相找尋,開始產生交流。

 

做自己,並且投入群體凝聚的時刻

這個作品展示了Sasha心目中最理想的社會政治形態:「在不同政治形態中,個人獨特性與團體性之間總是難以達到平衡,而這個作品就是嘗試找到平衡點。每位參加者都是有獨特性、可以完全做自己的個體,然而她們同時享受團體性,投入群體凝聚的時刻。」

 

觀眾在演出前會被分到一張寫有號碼的小紙條,數字對應表演者身上的號碼,演出結束後,表演者和觀眾在人群中找尋對方,開始產生交流,甚至交換聯絡方式,微小的連結繼續萌芽擴散。

 

接下來,Sasha和Lucy會把《Everything That Rises Must Dance》帶到更多城市,收集不同城市的女性動作,將女性部落的能量呈現給更多觀眾。Lucy對香港的演出者說:「也許有朝一日,我們會召集世界各地參加過這個演出的女性,一起演出。」

 

讓我們期待接下來在世界不同角落舉行的每一場慶典!台灣,也會有嗎?

▲演出結束後,全體舞者合影。

 

後記:傻傻的很好啊!

「剛完成第一次在表演場地總彩排,你們感受到觀眾在的感覺,覺得怎麼樣?」Sasha站在小小的後台房間中央,用英語問著坐在她四周的100位舞者。

 

「Silly(傻傻的)。」一位中年舞者立刻回答。

 

Sasha微笑著告訴舞者們:「傻傻的很好啊!不要覺得傻傻的很尷尬,我們的生活已經如此困難,可以傻傻的是很難得的,它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光。」

 

文/迦南‧圖片提供/Cheung Wai Lok (香港藝術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