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酷兒音樂創作人—Anna Calvi
2019/01/10
用吉他刷弦以及戲劇性的歌唱聲線營造強大張力,來自倫敦的Anna Calvi透過這番氣勢,就是想要推翻顛覆任何現實上的侷限,冀望更廣闊的自由。
深受父親影響,Anna Calvi自幼接觸的音樂類型就已極為廣泛,從搖滾的The Rolling Stones到女高音Maria Callas都是她的音樂啟蒙,和音樂的親密關係更直接展現在她對各種樂器的喜愛,6歲就開始拉小提琴、8歲開始彈吉他。而在13歲時因為聽見音樂鬼才Django Reinhardt和Jimi Hendrix的作品,也進一步啟發了她,吉他就此成為揮灑個性的最佳樂器!
長時間培養的音樂底蘊,並將對王家衛、葛斯范桑等電影導演的喜愛揉合在創作中,Anna Calvi所營造出的暗黑搖滾氣息,讓她從 2011 出道至今發行的三張專輯皆廣獲好評,更兩度獲得英國水星音樂獎提名。傳奇音樂人 Brian Eno 讚賞她是「自Patti Smith之後最優秀的音樂人」。這股存在於Anna Calvi音樂中的凶狠勁道絕非師出無名、亦非刻意矯飾,隨著今年新作《Hunter》發行,身為酷兒歌手的她直接闡明不想被性別框架限制的決心。
「我相信性別更像是光譜的概念,我們可以站在色階中的任何一處,而不是只有絕對的陽剛或陰柔可以選擇。」在《Hunter》正式發行前,Anna Calvi透過社群媒體做出了這番宣示為創作定調,除了認為性別特質不該僵化,更期待女性脫離父權異性戀社會的凝視,展現更多可能。而《Hunter》從同名單曲到〈Alpha〉和〈Don’t Beat the Girl out of My Boy〉等作品皆傳達類似概念:女性不再是那個等著王子拯救的公主—女性自己就可以是那個王子、那個故事的主角、那個主動狩獵的獵人。
■文/Ko Wei Lin‧照片提供/Sony Music
*本文節選自LEZS32〈酷兒音樂創作人特別企畫〉。
欲閱讀全部特輯,請購賣當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