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萱的前異女觀察日記 》同婚通過之後,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彩虹驕傲月?
2021/11/13
「同婚都通過了,為什麼還要有遊行?」/來自彩虹平權大平台(@equallove.tw)
在2019年5月24日,台灣人正式可以與同性伴侶用專法結婚後,總有人認為平權議題已來到終點,什麼彩虹驕傲月、同志遊行、平權運動似乎都可以放下了吧?為何我們還要歡慶驕傲月,還要為任何一個品牌響應驕傲月感到高興?
遊行或是驕傲月的存在,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意義是讓非異性戀群體走出日常的櫃子,讓主流社會看見「不一樣」的群體是確實存在的,包括 BDSM實踐者、跨性別、泛性戀、障礙者等各式各樣的非主流族群。「我是活生生的、會走路的GAY」,這個早年台灣同志遊行的標語,為這樣的目的下了一個很好的註解。對主流社會中的許多人來說,同志在生活中出現常是因為殉情、自殺,或是上了負面新聞,例如男殺男的情殺報導會加上「男同志情殺」,卻從未看過男殺女的時候被標記為「異男殺女」;又如一樣是娛樂用藥查緝,同志派對往往會被強調同志,卻很少看到異性戀派對被強調異性戀。同志運動一直以來,都是為了那些被污名化的族群而存在的。
2020年第18屆彩虹遊行/來自LEZS女人國粉專
2020年第18屆彩虹遊行/來自LEZS女人國的粉專
隨著時代改變,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出櫃的非異性戀族群跟著增加、具有不同社會身份的同志族群也日益增長,同志身份的污名確實正在改變。然而在台灣,要讓非異性戀族群可以被平等對待最根本的方式——性別平等教育——卻仍處在被特定人士嚴重污名的情況下。
性別平等教育不只是告訴每一個接受基本教育的人何謂同志、什麼是性別氣質,更重要的是打破當前主流文化中異性戀本位的思維,讓每個人就算沒有接觸多元性別文化、非主流情慾,仍有機會了解人人都可以「不一樣」,且對不一樣的尊重是以教育制度的高度在支持的。然而性別平等教育要被真正了解和支持,恐怕有些時候比「讓相愛的人可以結婚」更難。畢竟這不只是與自己不見得有關的人要結婚,更是整體社會要往什麼方向而去的價值選擇。
因此,「可以結婚」絕對不會是同志運動的最後一哩路,還有性別平等教育、異性戀本位思維需要破除,污名背後的人需要被看見。而且若要說法制對非異性戀婚姻的保障,目前也僅止於專法,許多相關的權益和規範都尚未補足。同志的成家之路,仍有未竟之業尚待完成。
真的不再需要有驕傲月、同志遊行的那一天,絕對不是同志可以用專法結婚而已,等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性向和喜好感到真正驕傲並且得到平等對待的一天,我們才真的不再需要驕傲月。憑什麼同志有彩虹驕傲月?因為一年中其他十一個月都是異性戀驕傲月啊,其他三百六十四天也都是異性戀遊行。
2021年19屆同志大遊行主題「友善日常」/來自臺灣同志遊行(@tawanlgbtpride)
2021年同志遊行的主題是友善日常,對我來說就等於是希望有一天,性傾向先天或後天不再是討論的焦點、人們是同是異也不再重要,那時就真的不需要驕傲月了,因為我們每一天都可以為自己的樣子而感到驕傲,性別友善,即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