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有毒關係,給你備用的兩個建議

2021/09/23

這段期間,不論是疾病、意外、政變,都讓不少的人被迫跟身邊的人分離。

分離往往給人有危機、不安的標籤。要聊心理療癒,恐怕未能在短短小文裡面做到。不過我想點出分離的其中一面,就是創傷。這篇文章的重點是識別和離開一段造成創傷的關係,而且重拾對自己多給一點愛的方法。

結束一段有害的關係一開始可能會充滿忐忑,甚至有人會難以啟齒,覺得別人知道的話自己會掉面子。可是相信我,離開有毒的關係之後,你會遇上顛簸後的安穩。至少肯定以後的快樂,是自己的,建立起來的自信,也是自己的。 

捨不得的不是回憶,是你的慣性

過去兩年疫情我們因為減少風險,少了人與人接觸的時間,同時也多了內觀、自我對話的機會,所以激發了許多人重新評估周遭的人際關係。當中比較有風險的,就是權力不對等,甚至涉及不同種類暴力的關係。

在華人社會中長大的我,不時會收到這樣的想法:年紀到了某個階段就需要找個伴,反正找個人一起,怎樣都好。不少的愛情電影橋段都會描述女性在關係中扮演著修復、接收、和平的角色;激烈、直接干預對方生活或空間被視為愛的證明。殊不知,這些都模糊了背後的風險,那就是控制與濫用。

在家庭層面,我們中的許多人被教導將愛等同於忽視。對於許多成長過程中的人來說,儘管對方怎麼對你不公平,忍一下還是可以過去。沒錯,發生小衝突時,忍一下衝動脾氣可以減少傷害。可是如果對方一次又一次在肢體上、精神上讓你覺得有壓力、被限制的話,絕對不是忍一下就能解決的。

有些關係會因為某方寄人籬下,原本建立起來的關係就不對等,被收留的一方會有較大的機會覺得自卑,不會覺得自己值得更好的人。外人可能會輕易地說看不過眼,可是這種關係複雜可怕之處,就是那種負載著陣痛的關係,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目前的歸宿。

假如你或身邊的人處於一段被綁住的關係,甚至有人可能覺得沒有對方會死(p.s. 不會好嗎?)。記住,是你的習慣讓你以為你應該回去那段讓你覺得難受的關係,而不是對方的美好。

要離開的話,給你打一支強心劑

我不會粉飾這一點:離開之後的情緒也許非常痛苦,那是正常階段。

可是一段沒有共識,卻具有虐待與暴力的關係,非常危險居多。如果你在這段關係裡面覺得喘不過氣,可是現階段不方便離開同居處的話,請趁現在的時間搜尋身邊有沒有支援機構,至少可以確保你離開一個地方,或者一段關係的時候,知道你有路可走。你可能需要想一下自己的財產、擁有的東西可以如何保存,甚至是寵物,你可以盤算一下自己有能力做到什麼地步。

如果你決定要離開一段關係的話,請你準備好完全的斷聯:不再有通話/發短訊/碰面/交收東西的可能。讓你重新開始的關鍵,就是是要截斷惡性依賴,消除任何讓你覺得需要對方的原因。嚴重者可能要換手機號碼,甚至轉換工作。

離開關係,稍作安置後,你需要透過每一個微小的自我鼓勵行為,告訴自己可以獨立生活,可以照顧自己。例如紀錄你喝水量,有喝足夠的水嗎?或者是紀錄自己睡眠的時段,讓你一步步重拾自己生活的節奏。 

有人也許發現,某些人在結束上一段關係後,很快就開展另一段關係。在消化關係與創傷之際,心靈比較脆弱的一方可能會被新約會對象的注意力所淹沒,而把重拾自己拋諸腦後。可能成長背景的影響,有些人的自我價值沒有建立得很牢固,所以常常會覺得需要依附一段關係。沒有對方就沒有自己。

沒關係。畢竟自我療癒不是一步到位。通常我們經歷過不同關係的甜與苦,關係和張力的不同變體後,最終,你會從中得到無價的經驗,也讓你知道什麼是自己想擁有的。

 

馬天娜
作者
作者

非學術女性情慾研究員,曾任職香港情趣用品店店長,現居台灣修讀性/別研究,堅信不論她、他、它,心生即性。所謂非學術,就是我未夠資格當性/別專家,也不要權威身分,只想當你們一個會嬉笑怒罵溫度與濕度的陌生人名字而已。

想聊情趣、情愛,或是玩具使用上的問題?歡迎到我的臉書Instagram跟我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