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跨性運動員聲援東奧跨選手:身為普通男泳者,比當頂尖女選手更快樂!

2021/09/09

本屆東京奧運在LGBTQ運動史上,堪稱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不僅出櫃同志的參與人數與成績都創新高,更出現首次參賽與奪牌的跨性別選手。然而同為跨性運動員,女跨男與男跨女的待遇可謂截然不同。加拿大選手奎因(Quinn)代表該國女子足球隊奪金,受到眾人祝福與喝采;但男跨女的紐西蘭女子舉重選手哈伯德(Laurel Hubbard)雖早就完成性別重置手術,比賽也沒有晉級成功,卻仍引發不少爭議。反對者認為,跨性別女性經過男性發育的青春期,體能優勢明顯較高,參加女子賽事有違公平;贊成者則主張國際奧委會在2004年便允許跨性別選手參賽,又於2016年發表跨性別者無需變性手術就能出賽的規定,而跨女只要將睪固酮維持在一定標準下,就能參與女子賽事,是以應當維護跨女權益。

 
 
 
 
 
 
 
 
 
 
 
 
 
 
 

Quinn(@thequinny5)分享的貼文

▲代表加拿大女足隊出賽的跨性選手奎因獲得金牌,成為奧運首位奪牌的跨性運動員。(來源:奎因IG

哈佛游泳校隊出身的知名平權倡議者、女跨男的貝勒(Schuyler Bailar)更站出來為哈伯德發聲,認為東奧之前既沒有女跨男的運動員參加奧運,自然也沒有得獎記錄,遑論「占盡優勢」或「威脅女子運動」。他認為這些反對的論述不僅錯誤,還是「種族歧視、性別偏見、厭女與恐跨。」他也強調運動原本就建立在生理差異上。好比拿過20多面奧運金牌的美國傳奇泳將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其乳酸水平只有一般運動員的一半,「而大家覺得他很優秀;可是當女性有生理差異時,就被認為不公平。現實是,在女性運動員身上也存在大量差異,但就只是差異罷了,並不代表不公平。」

▲出身哈佛游泳校隊的跨性別平權人士貝勒在網路上聲援哈柏德,反駁關於跨女運動員參加奧運的迷思。(來源:貝勒IG

身為跨性別者,貝勒對跨性運動員的困境與辛酸深有體會:他在高中一度被視為女子泳界的明日之星、未來奧運的熱門人選,但在進入大學後,毅然決定以變性換取原本在體壇的優異表現。是什麼讓他甘願從全美頂尖的高中女子運動員,成為一名普通的男泳者呢?

「像個男孩」的早慧泳者
母親是韓國人的貝勒,1歲時就愛上游泳,並早早展露這方面的天賦。她不到10歲就在比賽中得名,高中時更屢屢在地區與全國的賽事中打破記錄,是公認的優秀蛙式泳者。

但貝勒除了泳技佳之外,也是家人口中的「小男孩」。他從小就抗拒穿洋裝、習慣留短髮、常跟男生玩在一起。在中學的課堂上繪製自己未來的樣貌時,他還把自己畫成一個留著小鬍子的男子,也意識到自己喜歡的對象是女性。

學業成績優異、又經常在比賽中奪冠的貝勒,把哈佛大學當成第一志願,而哈佛游泳校隊也剛好缺擅長蛙式的選手,於是他很快就申請上了。但不久他便因背部受傷不得不中斷游泳,還出現飲食失調和憂鬱的狀況,只得休息一年。從那時起,他逐漸正視性向上的問題,了解到之所以不喜歡自己的身體,是因為這身體無法呈現自己想要的性別。

▲高中時的貝勒(左)在學業與運動上都有傑出表現,但他始終覺得自己的心靈跟身體格格不入。(來源:貝勒IG

開創跨性別大學運動員在美國的先例
貝勒一開始認為自己是女同志,後來隱約覺得自己是跨,卻又擔心跨性別一詞引發的負面聯想。然而當他偶然聽到一個跨性別男性的演講,赫然深感共鳴:「那就是我啊!他講的就是百分百的我!」他激動大哭,以跨性別的身分跟家人出櫃,心理健康也有了大幅改善。連游泳教練都表示,只要你快樂就好,我們都愛你,希望你儘速歸隊。

但貝勒在思考跨性別者的困境時,發現自己必須面對運動生涯與變性手術的兩難問題。上大學後,他在泳池維持女性選手的身分,再以男性樣貌回到教室。不過隨著他在臉書公開出櫃,變性意願逐漸堅定,如此的雙面生活勢必無法持續。於是哈佛男女泳隊的兩位教練便商議,讓貝勒自行決定要加入哪一邊,最後他選擇出任男子校隊,不僅受到隊友一致接納,還成為首位參與美國大學運動聯盟(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NCAA)第一級男子賽事的公開出櫃跨性別運動員,而這類賽事通常被視為培育未來職業選手的搖籃。哈佛也因此成為全美第一個在NCAA第一級比賽中接納跨性別選手的學校。

▲在經歷一番掙扎後,貝勒決定以跨性別男性的身分加入哈佛的男子游泳校隊。「如果我能以跨男身分穿緊身泳褲游泳,你也可以做你自己。」(來源:貝勒IG

從頂尖女選手到普通男泳者,甘之如飴
貝勒於2015年接受變性手術與荷爾蒙治療,同時學著如何接受加入男子泳隊後的落差:從成績拔尖的女選手變成一般的男泳者。「要在變性跟成功的運動員之間做出選擇,不能兩者通吃,讓我非常挫折……我害怕失去目前為止累積的一切,也知道一旦轉入男子隊,便可能失去參與奧運的機會。」畢竟自己花了一輩子在游泳這件事上,而且離輝煌成就只有一步之隔,說不難過是騙人的。「我問我自己:真的要拋下這一切嗎?答案是Yes。為了讓自己幸福,必須這樣做。」

曾經因性向與運動生涯不能兩全而痛苦,甚至一直google「跨性別泳者」卻不得其果的貝勒,現在終於活出全新的自我,並以此為榮,也希望跨性別的青少年不要像他一樣徒勞,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來源:貝勒推特

雖然貝勒在男子游泳校隊的成績大不如前,但他試著樂觀以對:「這教導我要懂得謙卑」。而且放下對名次的競爭心,也讓他重拾對游泳的喜好,不用凡事都考量到比賽,可以單純享受游泳的樂趣:「我感受到的喜悅跟之前奪冠時相同,甚至更多,因為終於可以做自己了。」

基於獨特身分與生涯轉換的故事,使得貝勒成為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他曾登上《60分鐘》與《艾倫秀》等知名節目,甚至擔任國際奧委會推出的系列紀錄片主角之一,以表揚他對促進體壇性平的貢獻。2019年從哈佛畢業後,貝勒積極投入性別平權運動,四處公開演說,並時常在社群媒體上解說關於跨性別的知識。但他不想把餘生都奉獻於此:「我希望現在做的事在未來會變得沒必要,」他說,期待跨性別者有朝一日能獲得真正的平等。

▲2016年,貝勒登上知名電視節目《艾倫秀》,表示自己變性後,在游泳的成績上雖然不如從前,得到的喜悅卻更多,因為「終於可以做自己了。」(來源:《艾倫秀》Youtube頻道

■編輯/Vicki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