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萱的前異女觀察日記 》當代女性的身體自律:是自我約束問題,還是階級問題?
2021/02/28
▲為什麼不該說「一個人的身材,反映她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圖片來源/攝影師:Ike louie Natividad,連結:Pexels)
暢銷書《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句話大概就是:「一個人的身材,反映她的修養和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這句話往往在女性為主要讀者的網站也經常看到,然而,真的這麼簡單嗎?
儘管在當代社會男性身材也經常被討論,不管是小鮮肉、人魚線、六塊肌等名詞的出現,都表示著當代社會女性表達自我情慾的空間正在逐漸開展中。雖然我個人也不盡然同意部分對男性外型的討論,但在時代變化的同時,不變的是女性的身體焦慮和外貌要求如影隨形,而這些對外貌和身體型態的要求,也轉而變成「毒雞湯」般的存在。
過去在女性主義的討論中,女人過度被要求外貌的這個論點經常被討論,然而本文想嘗試以不同的角度來談:為什麼不該說「一個人的身材,反映她約束自己行為的能力」?
▲(圖片來源/攝影師:RF._.studio,連結:Pexels)
這類的毒雞湯通常都會有個勵志的外皮,表面上看似在鼓勵讀者、互相提醒,實則不但加深刻板印象,甚至是枉顧社會現實。身材胖瘦通常是眾多因素相加之下的結果,例如基因、工時、經濟資本、生活環境、工作型態等因素,與個人的自制力不見得有關,經濟條件越缺乏的現代人,往往取得運動或是健康資源的資本越不足。在當代社會,健康和運動早已成為一種經濟資本的競逐,這些勵志小語的目標讀者通常是經濟條件中等,卻也沒有足夠能力取得這些資本的年輕女性,透過強調自制力、自我約束,來掩蓋身材條件背後是經濟能力差距的事實。
有些人會主張自己對身材的偏好只是個人偏好,而社會上眾人「只是剛好」都有此偏好,無須多做解釋。然而所有的美學偏好背後都代表著一種價值觀,而主流的美學偏好更反應了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並非「剛好都喜歡瘦子」如此而已。
▲不具備追求某一種體態的任何一個條件,沒有什麼好感到羞恥。(圖片來源/攝影師:Roberto Hund,連結:Pexels)
回到前述的經濟資本問題,當代台灣之所以以瘦為美,是因為對在現代台灣生活的眾人來說,高工時、大量外食、競爭壓力大都讓保持健美體態並不容易,健美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和少見的狀態,也因此對主流價值觀而言值得追求。
拆解到最後,我們可以發現追求主流價值觀欣賞的身材背後,可以看成對於精煉某一件事情的讚賞,既然如此,除了身材之外精煉於其他事情的人也應該要得到同等的讚賞,畢竟因為各方面條件的不同,對每個人而言困難的事情並不相同。
把身材化約為個人自制力而非階級問題是一種避重就輕,指出這點並不表示主張人不能追求瘦或是心中的美,只是當有些人用「胖子就是沒有自我約束力」這樣充滿負面語彙的狹隘邏輯闡述所謂的「個人偏好」,那就不再只是「個人偏好」而已。
如果我們能對身體的樣態有多一點開放的理解和想像,就比較容易看見各式各樣的美,讚賞每一種困難的克服,並且不要強加自己的意願於他人身上。同時如果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卻不容易精熟這個技術,也可以嘗試讚賞自己對其他技藝的洗鍊,並且理解不具備追求某一種體態的任何一個條件,沒有什麼好感到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