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女影特別報導》從默片時代到當代酷兒身影,我們一直都在革命!
2020/10/04一如既往,女性影展酷兒單元從來不讓我們失望。 這次「酷兒反身像」單元,除了體裁多元,時間跨度更是從默片時代的酷兒靠片(Cult Film)、50年代的女同志先鋒電影,一路到當代傑出女性影像工作者的作品,宛若一場跨性代對話。尤其是早期默片時代的邪典《莎樂美》(Salomé)與改編自戰後女同志小說的《奧利薇亞》(Olivia),其實驗性質與開創精神,即使是21世紀的我們,看了都忍不住要讚嘆。而紀錄片追索女同志與跨性者為求得被世界看見、樹立尊嚴的努力,以鏡頭追尋她們在街頭及其他場合的身影,在歷史之流中,當代酷兒立基在前人的遺產上持續前進,更是跨世代的平權合唱,LEZS特別精選其中四部經典,推薦給讀者。
《莎樂美》:默片時代女同志導演的酷兒經典
《聖經》中施洗約翰之死的篇章,一直是歷來藝術創作的重要主題。從中世紀、文藝復興到現代,故事中的關鍵人物,以一句話將約翰送上死亡之路的女孩,也從一位人們不知姓名的公主,成了有名有姓且有個性的女子莎樂美。其中大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在1893年的改編版本,更成了日後莎樂美最著明的形象-一個美麗、擁有強烈感情與欲望,主動掌握自己命運的女性。此後,無數創作者以王爾德的改編為藍本,進行新的創作。女性影展這次播映的《莎樂美》(Salomé)正是其中的一次經典改作。
誕生於默片時代的《莎樂美》,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仍然充滿實驗性質。這部黑白電影的場景幾乎都在同一個大舞臺上,誇張的肢體語言與情緒,帶有扮裝感的服飾裝容既俗麗又詭異,使這部電影更像是一場舞臺上的戲劇演出。女主角愛拉.娜茲默娃(Alla Nazimova)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導演、編劇與製作人,她的女同志身分,在當時並不算祕密。《莎樂美》初映時票房慘淡,然而多年後已被視為美國最早的藝術電影,也是酷兒與女性主義的經典之作。
《奧利薇亞》:整座學校都是她的後宮
看完1951年初映的《奧利薇亞》(Olivia),真是令人讚嘆其中的劇情。這部黑白片,雖然拍攝手法傳統,但內容十分前衛。電影描述一名女孩來到巴黎近郊的女子寄宿學校就讀,學校內包括師生員工,無一男性。創辦人之一,一位充滿魅力的文學教師,與其他老師、學生調情,整座學校宛如她的後宮,愛人們在裡面爭風吃醋。即使在21世紀,這樣的內容只怕都會引起衛道人士的側目,當年引起爭議,想來也不足為奇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多蘿西・布西(Dorothy Bussy)半自傳同名小說,布西是雙性戀者,故事揉合了她本人求學時的經驗,當年的出版者,正是著名同志作家維吉尼亞・吳爾夫(Virginia Woolf)與她丈夫共同經營的霍加斯出版社(Hogarth Press)。導演杰奎琳・奥德里(Jacqueline AUDR),是二次戰後法國第一位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女導演,喜愛改編文學作品並且充滿女性意識,是她電影的重要特色,也因此作品常遭到額外的審查。《奧利薇亞》的電影相較於原著,雖然已淡化不少女同志色彩,然而女人之間的情慾流轉與情愫仍赤裸明顯,無怪乎被視為女同志電影的標誌作品。
《拉子故事的守護者》:一切都是為了證明我存在
記憶是存在的證明,成為被看見、被記錄下來的歷史,是證明曾經存在的唯一方式。紀錄片《拉子故事的守護者》(The Archivettes)正是女同志藉由保存群體記憶,證明「我在」的故事。由梅根・羅斯曼(Megan ROSSMAN)執導的《拉子故事的守護者》,透過訪問紐約「女同性戀歷史檔案庫」(Lesbian Herstory Archive,簡稱LHA)的創辦人、歷代志工,構築出近代女同志的一個重要側面,如同影片最末的標題,這是為了:「紀念我們失去的聲音」。
女同性戀歷史檔案庫,起源於一對拉子好友黛柏拉・艾朵(Deborah Edel)與瓊・內斯特(Joan Nestle)的發想,成就於數代女同志的接力奉獻;最初藏於一對伴侶的私人公寓(艾朵和內斯特後來成為伴侶,公寓是她們的同居處),最終成為第一個擁有自己建物的女同志組織。從1974年創建到電影拍攝的2017年,無數女同志,將自己的私人收藏、來往信件、日記等私密文物捐給檔案庫,此外檔案庫的志工,也主動蒐集各類女同志相關資料,如文學作品、標語道具,甚至在參加各項活動時錄音、錄影。影片訪問各個不同時代參與檔案庫運作的志工,除了彰顯出女同志社群眾志成城的革命情誼,也勾勒出70年代到21世紀初期社會對同志氛圍的變化,以及不同世代的女同志如何透過檔案庫追尋自我與認同。這也是一部關於愛的紀錄片,檔案庫從創立至今,一直是許多女同志的避風港、另一個家、少數能放心做自己的所在。有的女同志失戀,將過往愛的遺跡捐給檔案庫,孤單時,她們來到檔案庫,在志工的陪伴下,前人的陳跡裡獲得力量。訪問中,個人的經歷與公眾群體的歷史互相疊映,無數私人的故事最終展現出世代傳承的風景,如同影片中檔案庫25週年派對時內斯特所說,檔案庫象徵的意義是:「在這世上打造出一個不曾存在的地方,也就是女同志生命與愛的歷史之家。」
《不敗女王:印嘉娜拉》:革命是我們的生存之道!
巴西是全世界跨性別者被謀殺最嚴重的國家,雖然2013年該國已通過同婚,然而對LGBTQ,特別是跨性別者的歧視仍然層出不窮,2019年就任的現任總統波索納羅(Jair Bolsonaro)更是惡名昭彰的恐同者。儘管處境艱難,仍有人不懼危險挺身而出,紀錄片《不敗女王:印嘉娜拉》(Indianara)的主角印嘉娜拉.席格拉(Indianara Siqueira)正是其中最動人的身影。
電影跟隨印嘉娜拉的腳步,透視她與她創辦的跨性別者庇護之所「人人之家」,在這裡,她是那些被霸凌、歧視、無家可歸之人保護者,她說,這些人都是她的女兒。同為跨性別,她深切體認被迫害的恐懼與無助。她的伴侶也是她後來的丈夫馬里西奧,是最支持她行動的同行者。她與一眾夥伴透過社群網路安置被社會鄙棄的邊緣人,同時組織抗議活動,直接投身政治,參加選舉,訴諸性少數與性工作者的權益。
印嘉娜拉剽捍、堅強,有時脆弱,鏡頭追隨她的身影,同時映照出巴西LGBTQ的艱困處境與殘忍的政治及社會現實。電影始於2017年,結束於波索納羅當選後,人人之家再度被迫流離,其間更經歷了知名人權提倡者,女同志黑人議員瑪麗埃爾.佛郎科(Marielle Franco)被槍殺的事件。印嘉娜拉與被庇護者口中一長串遭謀殺的跨性別者名單、她在家中為自保加裝的監視器,佛郎科議員被暗殺後她出門牽的兩條大黑狗,交疊的細節顯露巴西跨性者的危險處境,更彰顯印嘉娜拉的非凡勇氣。縱使常感到沮喪,印嘉娜拉與她的夥伴依舊一再奮起,如同她在電影中拿起麥克風對群眾演說:「革命是我們的生存之道!」
2020台灣國際女性影展資訊
時間|2020.10.16 – 10.25
購票|http://bit.ly/WMW_TICKETS
官網|www.wmw.org.tw/tw/wmwff
■撰文/夏晚森‧圖片/台灣國際女性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