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筠:小六就覺得自己喜歡同性,大學才誠實面對自己
2020/03/16從音樂人跨足劇場,李德筠這回二度演出《偽婚男女》。2018年,LEZS專訪 正推出專輯《價值觀Vol.2》的李德筠。聽她娓娓道來探索性向時的掙扎與後青春期的困惑,以及那個正為著心中最美的事而努力的自己。
「後青春期」被定義在25至35歲,這一輩的人在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之餘,總渴望去改變什麼。李德筠認為現在的自己,比青春期多了很多困惑,常常覺得一直處在過渡期,只能專心將現下的事情做好,便是邁向未來的方法。
已過30的李德筠2015年交出十年磨一劍的首張專輯《價值觀Vol.1》,寫的是她小宇宙的編年史,裡頭收錄了給前女友的情歌。2018年她再出輯《價值觀Vol.2》,歌曲多以自身作出發點,透過旋律連結自己與他人的內心。
《一回》靈感來自元稹的悼亡妻詩,她認為那樣的感情很動人,「以前的人沒有電視、網路這種讓人分神的東西,他花很多時間沈浸在那個情緒,寫出來的東西很厲害」。《兜風》則是機車族的所見,「一個都市熟了之後,可能處處都是回憶的角落,騎著摩托車到處晃,會有很多心情像泡泡一樣冒出來」。
認識自己 快樂自知
和現任女友交往1年多,她自剖是一個能夠花很多時間和另一半相處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需要獨處的個體,「要寫歌跟進行深度思考時,會先跟女友告知現在需要獨處,就像肚子餓了要去吃東西,同時事前還要讓女友感受,其實我是很愛她」,經過多次磨合,現在的她們可以各自獨立做事,心仍緊緊相繫。
她心目中的新女性,必須要勇敢地為自己做判斷,能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腦袋保持著自覺,她認為「現代有太多說法飛來飛去,有人認為生活應該這樣、應該那樣,不管別人怎麼說,到頭來都要面對自己的心,如果不清楚的話,很容易在現代感到困惑」,感到困惑的人會渴望更強大的人給予意見,最後自己快不快樂都不知道,她說:「先去認識自己,再勇敢地接受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對新女性來說非常重要。」
313公里遠的自在 用愛包圍
回首探索性向的過程,她小學六年級就覺得自己喜歡同性,但當時對於「同性戀」沒有概念,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為了不和其他女生不一樣,她會在日記裡煞有其事的自我檢討,會對某個男生有點吃醋,代表對男生有一點點的感覺,自我欺騙,直到國中的時候,首次嘗到帶有賀爾蒙濃度地去喜歡一個人,才發現真正的愛是怎麼一回事。
當時的她覺得將性向提出來討論,是一件奇怪的事,便默默地寫日記自我探索,對她而言,讓她痛苦的不是不能說,反而是戀情不可能實現的感覺,她曾和國中喜歡的女同學通完很長的電話後,被大1歲的哥哥開玩笑問「是不是在搞同性戀」,當下的她很驚慌,擔心哥哥不接受。一直到高三才老實對身邊的朋友出櫃,大學後因為離家313公里,她決定在那裡做自己,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
因為和當時的女友相戀,成績一落千丈,才被大學老師發現自己的性向,媽媽和老師通完電話後,寫下4大張家書,將憂慮的心情化成實體,裝在信封袋,從台北家裡寄信到她台南的住所。前段內容敘述老師打電話到家裡,把她交女朋友及功課受影響的事情都告訴他們,中段是充滿憂慮的字句,擔心她會不會像報紙上寫的情殺,最後要讓他們替她收屍,但結尾又說家是她永遠的避風港,母親的愛與憂慮在她讀信時,慢慢地舒展開來,將她包圍。
她透露當時身體發抖著讀完家書,當晚便搭夜車北上回家,爸爸在她回到台北的清晨,開車接她回家的路上,叮嚀她充實專業能力,為自己的未來奠下基礎。哥哥則是邊打電動,邊聽她說,好像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
後青春未長大 天長地久是奇蹟
對她來說青春期好像很遙遠,但又好像一直沒過去,「對15、16歲的我來說,覺得25歲的時候就老得可怕,可是等到後青春期的年紀,就發現不知道長大是什麼,反而比青春期多了很多困惑,無法再像當時一樣,只要把功課做完、保持健康,不讓爸媽碎嘴太久即可」。
她認為過渡到大人的世界後,會在很多不同的意見裡打結,因為不想去否定長久以來相信的事,卻又無法再很大聲地說「事情就是這樣」。她以「愛一個人」做舉例,「青春期的想像就是,牽起一個人的手再也不放開,長大之後反而在練習放下對天長地久的執念」,她認為若在一開始就想要走一輩子,可能這段感情就注定會失敗,因為沒有好好在當下去面對,一昧地只想把事情交給時間解決,「天長地久比較像是一個奇蹟,不是我們能夠設定的目標」,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真實地面對每個當下,才能夠真的去理解自己跟身邊的人的需要。
她透露現在就是專心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把握每一個機會,並好好享受它。也期望自己的音樂可以同時貼近自己和他人,將自己習慣的音樂跟別人想要的音樂連結,讓旋律串連不同的星球,讓他們彼此溝通,她會繼續為她內心認為最美的事而努力。
■撰文/ Jheng-Ping Lin‧攝影/ Yu Wei‧造型/ X‧妝髮/ Manda Wu @ Found Hair
本文轉載自LEZS30〈後青春未長大-李德筠〉,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