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女人都該看見自己的美,大尺寸的我很喜歡自己 -專訪肉彈甜心

2020/03/07

要描述台灣女性對於身材的集體焦慮,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的一段對話,就是很好的寫照:

安蒂:「所以這裡的女生都不吃東西嗎?」
奈吉爾:「自從2號變成新的4號,0號變成新的2號以後,她們就不吃了。」
安蒂:「嗯,我是穿6號的……。」
奈吉爾:「那就是新的14號。」

電影的台詞或許充滿諷刺,但也反映了當前社會對於美麗的標準─「瘦就是美」。這樣的標準幾乎是一個全球化的風潮,由歐美席捲而來,從主流媒體到路上的廣告看板,不斷強化著女性對於纖瘦的嚮往。當主流的美麗標準變成一道窄門,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把自己塞進去;剩下那些在美麗標準邊緣游走,或是被排除在外的人,又會有什麼經驗與感受呢?

兩位無論從客觀的描述或自身認同,都符合「胖」定義的女人,要從胖的經驗分享中,談談這個一直被邊緣的議題。


 

甚麼時候發現自己是胖子?(什麼時候開始察覺自己的身材尺寸跟其他人不同的?)
馬力:應該是在小學三年級體育課量體重的時候。在學期初的體能檢測,老師都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念出每個人的體重,我是從體重的差異和同學的反應中,發現自己比別的女生還要重很多。那種「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在進入青春期後變成了一種自卑感,覺得自己很醜。因為找不到合身的衣服,常常穿著中性的運動服飾,在當時還因此展發展出某種T認同(笑)。

Amy:我是嬰兒時期就是個巨嬰,我媽還說她常常背我做生意背到雙肩瘀青;但小時候我嘴甜逢人就問好,所以街坊鄰居跟親戚都喜歡我稱讚我可愛,也就是因為這樣,我也一直以為我很可愛。直到讀國小一年級開始我發現自己的身材比起同學的尺寸大了很多,再加上在學校的期間,同學、甚至是老師會取笑我,幫我取我不喜歡的外號,我才知道『噢!原來我一點都不可愛。』

對我們來說,身為胖子會有哪些日常困境?
馬力:大眾對於「胖」有許多刻板印象,比如覺得胖的人都是懶惰、沒有自制力、或是邋遢,在公領域的部分,甚至連找工作或社交互動,都可能受到影響;此外,在建立親密關係時也常常感到挫折,畢竟視覺常是第一印象的來源,面對別人評價的眼光,我通常得花更多力氣,才能呈現自己的不同特質,不然大家總是只記得我是那個胖胖的女生。

Amy:日常困境族繁不及備載啊,但我特別想說的是,我發現在台灣的社會裡「胖」似乎是一個公共議題,好像任何人都可以對我的胖給意見,無論這個人認不認識我、無論我有沒有這個需要,我很常在公共場合裡遇到好心的民眾跟我說『我有一個xx以前很胖,後來做了(或吃了)xx就變瘦了,妹妹我介紹給你。』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覺得我應該是不滿意自己的?不想改變只是因為找不到方法嗎?我想可能大多數的人難以想像,不符合一般標準身材的我,其實是喜歡自己的樣子的。

為什麼想要發聲?
馬力:胖經驗可能很個人,但也呼應了各種邊緣的認同。就跟同志在社會上的處境一樣,「胖」的經驗常常不被看見,或是承受著許多汙名與標籤。我和Amy公開的討論自己的胖,是希望大家從不同的生命經驗中,看見多元的樣貌,然後開始去思考這種單一的主流標準,究竟反映了哪些價值。

Amy:開始跟周遭的人分享關於自己的身體議題後,我才發現其實很多人跟我有相同的困擾,當然也不僅止於身體議題,很多面向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格格不入」都有異曲同工之處,而「胖」對我們來說可以是個出發地,從這裡開始,由我們發聲,也許有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回頭看自己。

發聲之後想要得到甚麼回應?
馬力:就像蔡依林唱的「不一樣,又怎樣?」,我想要用我的身體,在目前的美麗標準中衝撞出一點空間。不管高矮胖瘦,每個女人都應該看見自己的美。就像歐美有大尺碼模特兒或時裝部落客,我們也需要不同的胖女人典範。陽剛的、陰柔的、性感的、各式各樣被慾望的胖女人,都能正面肯認自己的豐腴與美好。

Amy:我自己常有機會到各級學校演講多元性別教育,對我而言,除了讓學生更能理解多元性別族群外,我希望帶給大家的是對於「與眾不同」這件事的理解與接納,除了對他人的,也有對自己的。因為唯有更多人能夠理解”不同",才有可能讓更多元的身體或是人,能夠安身在自己想要的地方。

解構「胖」的意義,對我們來說像是一場社會實驗。接下來,我們將在youtube頻道推出「肉彈甜心」系列的短片,從自身經驗出發,討論各種關於「胖」的議題,也可以在「肉彈甜心」的粉絲頁持續關注我們的行動。

 

■採訪╱ Amy Lin & 馬力 ‧ 整理撰文/LEZS編輯部‧圖片提供╱Amy Lin & 馬力
本文節錄自LEZS20〈擠不進去的身體與期待〉,20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