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萱的前異女觀察日記 》病毒面前,人人並非都平等:封鎖中的性別議題

2021/07/16

2021年五月,台灣開始了前所未有的防疫挑戰,隨著三級警戒的延長、封鎖的擴大、日常生活的改變,有些人會以「病毒面前,人人平等」用以互相打氣,在大概念上當然可以理解這句話背後的用意與善意,但其實「人人平等」並非事實,而且少有人願意承認這種表面平等背後帶來的壓迫。隨著疫情而來的封鎖與經濟衰退,社會上原先較為弱勢的族群比其他人更容易陷入困境,在階級層面上是如此、在性別上也是。

台灣不是世界上第一個面對防疫封鎖的國家,因為疫情而導致的性別或親密關係困境,也絕非無前例可尋。2020年年中法新社就曾報導,在疫情封鎖期間,英國的家暴兒虐案暴增15倍;2020年11月,聯合國也在「制止暴力侵害婦女行為國際日」的宣傳上提到,「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來自一線的數據和報導不斷湧現,表明所有類型的暴力侵害婦女和女童的行為都在加劇,特別是家庭暴力。」

這種容易被忽視的、因為疫情而加劇的家庭暴力與性別暴力,聯合國稱之為影子流行病(The Shadow Pandemic)。

伴隨疫情而來的封鎖,讓親密關係中的成員們被迫長時間處在同一個空間或是長期遠離,這對經營任何一種關係來說都是挑戰。以台灣的狀況來說,此波疫情的熱區大多落在雙北,台灣人口密度最高、租屋族比例也最高的城市。在地狹人稠的台北與新北,許多家庭或是伴侶共有的生活空間並不大,甚至僅擁有以套房、雅房為主的生活空間。在這樣狹小的空間長時間朝夕相處並且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戰,對心理健康或關係的正向維繫都是一種侵害和負擔。

許多針對在家工作或是維繫親密關係的指引都會建議,「劃出工作和生活區域」和「尊重彼此的空間界線」是有助關係維持、減少衝突的好辦法,可惜對許多雙北租屋家庭和伴侶而言,最缺少的,就是可供自由運用的空間。

相關的研究中也指出,當一個社會因疫情而產生經濟衰退的時候,處在經濟弱勢的婦女往往會率先落入困境、失去賴以維生的工作;而居家工作和校園的關閉等日常生活型態的改變,也讓家務勞動、家內情緒勞動的時數節節攀升,而這些增加的時數,往往就落到了原先已承擔「第二輪班」的婦女身上。

更不用提原先已在家暴陰影下的兒童和女性,在封鎖情況下被迫與施暴者長期共處同一個屋簷下,既無處可躲、也無處可去。

疫情加劇了社會中原先存在的不平等,從階級到性別、從街友到婦女。指出疫情封鎖下的性別議題存在,並非否定其他不平等或是否定人類追求更好未來的可能,唯有真正面對並且看見「病毒面前,人人並非都平等」,一一拆解其中的不平等、指出問題之所在並思考解方,社會不平等的問題才可能和全球共同解決疫情一樣,一步一步走上解封之路。

只是這次,我們面對的不只是百年大疫,更是主宰人類世界千年的父權體制。

 

周芷萱
作者
作者

前任異性戀、女性主義者,網路倡議性別議題寫作者。文字看起來很難相處,不過演講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哇你本人很好相處欸」(笑)。不過始終相信女人應該要「可以」難相處,所以持續寫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