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聖誕一位金髮貴婦朝她走去,成就了同志文學史上的經典Carol
2019/12/24▲海史密斯將自己的聖誕邂逅寫入小說,成為了同志文學經典。(圖片/甲上娛樂)
1948年的聖誕前夕,一位穿著貂皮大衣的金髮貴婦來到紐約曼哈頓某家百貨,走向一個賣洋娃娃的櫃台女孩,她將一雙手套往自己的一隻手上拍,買了一個洋娃娃,然後離開。貴婦並不知道櫃台的女孩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rticia Highsmith)是位作家,女孩才剛寫完她的第一部作品《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這部作品將在不久後賣給大導演希區考克。貴婦自然更不知道,這場邂逅會成為一部女同志小說的靈感,在六十多年後被拍成電影,並在那年讓許多愛女孩的女孩為之瘋狂。看到這裡,你想起這個故事了嗎?美麗的卡蘿與年輕的特芮絲,在聖誕前相遇,開始了她們的愛情故事,電影《因為愛你》(Carol)由凱特布蘭琪和魯妮瑪拉主演,60年前的小說,現在依然觸動人心。
▲海史密斯是知名犯罪小說家(圖片翻攝自網路)
一個觸動靈魂的目光,造就同志文學史的巨作
關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一般人或許更熟悉她的犯罪小說,除了《火車怪客》,《天才雷普利》系列,也曾兩度被改編為電影。海史密斯自言,當年她雖然已經將《火車怪客》稿件交給出版社,但因為遲未出版讓她十分沮喪,加上經濟壓力,於是到位於曼哈頓的百貨公司擔任售貨小姐。在短短不過兩個半星期的打工中的一日,她遇上了凱撒琳西恩(Kathleen Senn),也就是小說中卡蘿的原型,靈魂為之震盪的她,當天一回家就文思泉湧,寫下八頁提綱,兩年後完成了小說《鹽的代價》(The Price of Salt),也就是《卡蘿》(Carol)。
回顧當年,《鹽的代價》出版時海史密斯早已成名,然而原先出版《火車怪客》的哈潑公司並不願出版一本女同性戀小說。海史密斯迫不得以轉投其他出版社,並且因為害怕被貼上女同志作家的標籤,使用了克萊兒摩根(Claire Morgan)為筆名,書籍先是出版精裝本,一年後再度發行平裝本,獲得了意料外的巨大成功,銷售了將近一百萬冊。
▲小說《卡蘿》最早的名字是《鹽的代價》(圖片/維基)
第一本同志有快樂結局的小說
海史密斯後來回顧,她在書出版後的接連好幾月時間,都會收到十數封讀者來信。對美國讀者來說,這是第一次在小說中,同志戀情能有快樂結局。許多人感謝她寫出了這樣的故事,也有人說:「您的書是這種主題的作品裡面,第一個有快樂結局的!我們這種人,並不是一定得自殺不可,我們有很多人都過得很好。」儘管如此,海史密斯在1983年本書重新出版時,仍多有顧慮,直到1990年,這位早已成名多年的作家,才第一次以自己的本名出版本書,並將書名改回她最早的設想:《卡蘿》。
至於那位觸動海史密斯寫成本書的繆思凱撒琳西恩呢?很遺憾的,海史密斯並未再與她往來。事實上,書中的卡蘿雖然參考了凱撒琳西恩的形象,但個性及遭遇,其實更多借用了海史密斯與其他情人的故事,特別是一位叫維吉尼亞肯特卡特伍德(Virginia Kent Catherwood)的女士,卡特伍德當年正是因為遭丈夫偷錄與女情人在房間中的聲音,而在離婚時失去了女兒的監護權。
▲卡蘿的原型是海史密斯聖誕邂逅的貴婦凱撒琳西恩(圖片/甲上娛樂)
如今一位作者撰寫女同志故事,已經是不需要遮遮掩掩的事了,社會也不再投以異樣的眼光(想想不只是美國,當年台灣第一次出版陳雪同志小說《惡女書》時,還用封膜包起來,完全不能試閱)。聖誕鈴聲已經響徹街巷,在叮叮噹聲的假期中,或許重溫一次電影,或許再讀一次小說,又或許參加一場派對,期待一次美麗的邂逅。不論我們是否寫得出一本小說、一篇情話或是一首詩,如今可以坦率追求愛情展現自我的同志們,是比海史密斯幸福許多。
參考資料:《鹽的代價》、wiki